2023-12-24 12:42:42 | 小熊教育
1. 《答司马谏议书》 中, 王安石 自言与 司马光 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所谓“侵官”之说时,陈述新法经过了朝廷议定,且交付主管部门执行这一事实的句子是:“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反驳对方来信“生事”之论时,先指出变法的理论根据“____”,然后阐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两句,回应了司马光在来信中关于“征利”的指责。
6、在王安石看来,只有拒绝正确的批评,文过饰非才叫拒谏,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____,____”,根本算不上拒谏。
7、《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 盘庚迁都 之例驳论时,“____,____”两句,论述了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对的声音。
8、《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9、《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直指当时 北宋 政坛士大夫们往往把淡漠国事、附和流俗作为处事良方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____、____。”
10、《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两句,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1、《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两句,开诚布公直接点明二人政见不一及其原因所在。
1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13、《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两句,作者从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
14、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思想是,“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答案: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
(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4)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5)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6)辟邪说,难壬人
(7)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8)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9)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0)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1)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12)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扩展资料: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自北宋文学家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 。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之一。
原文: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答司马谏议书
小熊教育(https://www.xxjiaoy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的相关内容。
《归去来兮辞》
1、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既自以心为形役”。
7.《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8、《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9、《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10、《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
自然环境
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11、《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 心得到了得到 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1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1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
西畴
”
小熊教育
14、《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6、《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归去来兮辞》翻译:
回去喽!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归!既然自己使心灵受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要独自惆怅伤悲?我明白了,以往的不能挽救;我知道了,靠将来还可以补回。
真的,走入迷途还不算远,我觉得今是而昨非。船儿轻轻地摇荡着前进,风儿飘飘地吹着我的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恨晨光还是这样隐约依稀。
终于看到了家里的屋檐,一边奔跑着一边怀着满腔的欢欣。僮仆跑出来迎接,小儿子等候在家门。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
拉着幼子的手走进屋门,已准备了美酒盛满酒樽。高高地举起酒壶和酒觞自酌自饮,悠闲地看着庭园的树枝露出了笑颜。
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
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寄身天地之间还会有多久,为什么不听任自己的心愿以决定去留?为什么栖栖惶惶地,还想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的愿望,仙境又不可预期。趁着这大好的时机独自走了吧,或者就像古代的隐士那样把手杖插在地上躬耕耘籽。
登上东边的高地放声长啸,靠近清澈的溪流尽情赋诗。姑且顺着生命的变化走到尽头,高高兴兴地接受天命还有什么怀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归去来兮辞
以上就是小熊教育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小熊教育。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小熊教育:www.xxjiaoyu.com2024-03-10 08:42:20
2023-12-24 07:12:37
2024-01-04 06:32:52
2024-03-22 20:33:51
2023-12-22 22:29:07
2024-02-07 04: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