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

2024-03-07 23:40:31 | 小熊教育

今天小熊教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

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

今天我们来辨析一组招警行测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循规蹈矩: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固步自封:指把自己限制在原来的地方;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

这四个词都有“保守,不变”的意思,但是在选词填空的题目中,往往需要我们去辨析其细微的差异之处,从而准确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四个词语的差异。

一、含义侧重不同

1. 循规蹈矩:侧重遵守规矩,不敢变通。

2. 按部就班:侧重按照一定的步骤或顺序做,缺乏创新。

3. 墨守成规:侧重固执,不改变。

4. 固步自封:侧重不求进步。

二、感情色彩不同

中性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贬义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三、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可做谓语、定语、状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可做谓语、定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例1

美国福布斯网站认为,不同于发达国家______地发展,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提供了“跳跃式发展”的绝佳机会。

【解析】空缺处要填发达国家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是与中国“跳跃式发展”特点相反的,所以应填体现“不跳跃发展”特点的词,选择侧重按照一定的步骤或顺序做的“按部就班”。

例2

对于权益投资,公司要注重灵活性,把握交易机会。A股市场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缓冲地带,防范系统性风险。当下市场,要学会生存第一,切不可______。

【解析】分析空义可知空缺处要填与“注重灵活性”相反的词,应选侧重固执,不改变,不灵活的“墨守成规”。

例3

快速反应、迅速迭代,某APP始终恪守着互联网世界的“金牌定律”。作为目前市场上的成功者,它没有骄傲自大,______,而是始终保持警惕,不断进取。

【解析】空缺处应填体现“不进取”之意的词,应填侧重不求进步的“固步自封”。

例4

史学属于科学,而文学属于艺术,二者尽管有联系,但绝不可混为一谈。既然投身史学,自当______。尽量运用中性词句,行文以平实、精准为上,感情色彩应将至最低。尤不可轻发妄议,以论代史。竭力做到独立思考、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客观公允。

【解析】空缺处应填史学应当如何,空后说要“运用中性词句、不可轻发妄议、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客观公允”说明在强调要守规矩,所以应填侧重守规矩的“循规蹈矩”。

综上,“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虽然意思极为相似,但是考查题目中还需注意思考其含义侧重的区别,从而更好的做对题目。

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

2021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

【导读】对于在职人员,很多人深感自己的学历会影响后期的发展,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进行学历提升,成人高考作为提升学历的途径,一直深受在职人员的喜爱,当然取得好成绩也是大家都希望的,在成考的众多科目中,语文科目不仅提分比较快,并且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只要大家平时好好积累,认真练习,就会有所提升,今天给大家带的是2021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赶紧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

阅读《论学问》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3小题: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1.这段文字在修辞上有何特点?

答案:“史鉴使人明智……”和“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等句,都是一连用多个排比句式。 小熊教育

2.简析这一特点有何作用?

答案:排比句的运用一是作者列举事例来说明各种学问对精神的影响和对精神上缺陷的补救。二是作者用简练的概括来阐述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学问和真知灼见。

3.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答案:主要论述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和学问可以补救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

以上的2021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学起来,当然议论文学完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进行其他题型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成绩,加油!

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

语文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答案?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以上就是小熊教育整理的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小熊教育。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小熊教育:www.xxjiaoy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2024国考招警考试行测题库行测言语理解高频词语辨析之不变有不同(成人高考语文议论文练习题:论学问)”相关推荐